精選文章

【心理師愛看書】《小孩也會有煩惱》:陪煩惱說話,聽心中渴望

作者:安丹兌 繪圖:蘇復怡 出版社:大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因煩惱、心事的影響而表現失常的經驗,這時如果外人又隨意評價我們的失常,那麼原本就受困的心情鐵定更加難受,也就更不願意把煩惱說出口。

我很喜歡本書作者在故事中巧妙運用隱形的藍色精靈作為小女孩煩惱的化身,因為藍色精靈的存在,使我們在觀看小女孩一連串失常行為時,有了一個緩衝空間,不會將這些失常行為如標籤般直接貼在小女孩身上。

這樣理解人的姿態用「敘事治療」專業來說就是「問題外化」,也就是相信「人不等於問題,問題才是問題」。簡單舉例就像把「偷東西的孩子」換成「偷東西+孩子」來看待與思考。通常會邀請孩子想像「偷東西這問題」的模樣,它可以是一團灰黑色、也可以是頭上長角的小惡魔。當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幫問題行為命名時,也就把「偷東西」這問題與孩子拉出距離,讓問題與孩子間多出一些空間,於是我們就有機會陪著孩子一起探討「小惡魔」是如何影響孩子生活的?又或是在什麼情況下孩子可以不被「小惡魔」控制。用不帶個人評價的方式陪著孩子一起面對問題,並從中發掘孩子的好能力、發展因應改善問題的好方法。而且這樣的方式不只可以用在孩子,其實用在大人身上也很合適喔。

近來肺炎病毒搞得人心惶惶,生活上也逐漸失去原有的平靜與秩序?許多人因為不安搶購口罩、酒精、民生用品,甚至也零星出現歧視、謾罵等行為。或許你也可以想像一下你心中不安情緒長得像是什麼?是熱鍋上的螞蟻?還是鈴聲大作的警報器?而它又是如何影響、改變你的生活?什麼情況下會變大?而當你做了什麼它又會變小?當你願意靜下心來好好與心中的不安對話時,或許你將有機會如小女孩發現這讓人不安的煩惱,也是生命中的一種養分呢!